27部門聯合印發意見,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姚立輝制圖
近日,商務部、中央宣傳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2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若干覆蓋全國的文化貿易專業服務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文化平臺和行業領軍企業,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文化貿易對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對文化強國建設的貢獻顯著增強。
圍繞深化文化領域改革開放、激活創新發展新動能、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等7個方面,《意見》提出包括大力發展數字文化貿易、擴大出版物出口和版權貿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在內的28項具體任務舉措。業內人士表示,“數字化”是《意見》的一大亮點,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版權保護,已成為擴大版權貿易、推進對外文化貿易的“題眼”。
一以貫之的重要保障
《意見》專門提出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包括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傳統知識保護國際規則制定,支持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產權維權工作。加大數字版權保護力度,強化版權全鏈條保護和開發利用,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文化貿易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技術標準走出去步伐加快,有力帶動文化產業提質升級,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我國已有一些在版權保護和文化輸出兩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的優秀案例。日前,在第三屆江蘇(南京)版權貿易博覽會上,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的江蘇南通家紡、福建德化陶瓷、江蘇吳江絲綢等三個版權產業集聚區,面向全國各版權產業集聚區及廣大企業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積極引入版權保護措施,綻放文化創新活力,共同做版權創造的踐行者、做版權保護的推動者、做版權運用的共贏者、做中國故事的講述者”。
“作為中國首個入選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南通家紡彰顯了版權保護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地方特色版權經濟蓬勃發展、對外講好中國版權故事方面的重要作用?!蹦贤ㄊ行侣劤霭婢郑ㄊ邪鏅嗑郑┫嚓P負責人表示。
知識產權保護的目的之一是建立公平合理的貿易環境,更加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對于構建良好營商環境具有基礎性作用。
“《意見》提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對于推動對外文化貿易更加順暢進入國際循環,具有前瞻性的意義?!敝袊嗣翊髮W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劉春田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引人注目的著力亮點
《意見》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文化貿易、提升文化貿易數字化水平、創新發展數字內容加工等業務等多條以“數字化”為關鍵詞的部署。具體包括支持數字藝術、云展覽和沉浸體驗等新型業態發展,積極培育網絡文學、網絡視聽、網絡音樂、網絡表演、網絡游戲、數字電影、數字動漫、數字出版、線上演播、電子競技等領域出口競爭優勢等措施。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認為,“數字化”是《意見》的亮點之一?!拔幕Q易,特別是文化服務貿易天然帶有數字基因,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智慧管理等新興數字科技的廣泛應用,NFT、元宇宙等新興概念層出不窮,數字化已經逐漸成為激發全球文化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崩罴紊罕硎?,《意見》將推進文化貿易數字化進程,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帶動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激活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新動能。
相關報告顯示,我國核心版權產業中,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出版、網絡視聽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逐漸成為我國核心版權產業穩中向好的重要保障。同時,近年來我國文博領域在數字化方面加速產業化,故宮、敦煌等“中國IP”紛紛攜手數字服務企業打造新產品,北京市成立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線上平臺,為文博單位提供數字采樣、數字版權登記等服務。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平臺運營負責人李雄飛介紹,目前該平臺已收錄4.1萬件館藏文物數據,累計頒發文博資源與文創作品版權登記證書5200余件。
文化輸出的有力支撐
2021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總額達到2000.3億美元,同比增長38.7%,其中文化產品進出口額1558.1億美元,增長43.4%,文化服務進出口額442.2億美元,增長24.3%。我國的影視劇、網絡文學、網絡視聽、創意產品等出口迅速發展、廣受歡迎。
圍繞培育文化貿易競爭新優勢,《意見》提出擴大出版物出口和版權貿易。在積極發展版權貿易方面,將著力擴大版權出口規模,提升版權出口質量,優化內容品質和區域布局,拓展版權出口渠道和平臺。
數據顯示,從2016年至2020年,我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已從5.46萬億元增長至7.51萬億元,版權產業占GDP比重由7.33%增長至7.39%。版權產業對經濟貢獻度的不斷提高,為對外文化貿易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央宣傳部版權管理局副局長湯兆志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一步完善版權涉外工作體系,建立健全版權國際貿易服務機制,進一步加強版權產業國際運營能力,為版權產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劉陽子)
(編輯:田伊慧)